1、校勘 正文 中国古籍整理的一种方法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2、校是查校古书中文字的异同,勘是勘正古书流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。
3、中国古籍大部分是刊刻本,小部分是手抄本。
4、在刊刻抄写的过程中,难免产生文字上的讹误、缺漏、增添、颠倒等情况;同一种书籍,在流传过程中,文字也可能有所不同。
5、校勘就是补正文字上的种种错误,校出古书中字、句或内容上的异同,以使人们获得较为可靠的、较接近于原稿的本子。
6、 校勘在中国西汉时就已产生。
7、西汉成帝至哀帝时(公元前32~前2), 著名学者刘向父子受皇帝的命令校皇宫中所藏的图书,每校完一书,写成内容提要向皇帝报告。
8、当时的校勘方法是:“一人读书,校其上下,得谬误,为校;一人持本,一人读书,若怨家相对,故曰雠也。
9、”(《文选·魏都赋注》引《风俗通义》),因此中国古代校勘也称校雠,有关这方面的学问也叫做校雠学。
10、汉以后,一般是一个人根据不同的本子参照比较,不再采取一人读书、一人持本的做法...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X 关闭
Copyright 2015-2022 起点生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2 联系邮箱: 39 60 29 14 2@qq.com